从激进回归理性 券商股票质押业务悄然转身 - 深圳市 - 宇全商务网
当前位置:宇全商务网 » 企业资讯 » 广东 » 深圳市 » 文章详细

从激进回归理性 券商股票质押业务悄然转身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320次 时间:2019-06-27

近期,有多名来自大型券商的人士透露,未来,股票质押将不再作为券业的主营业务之一,新的业务定位为服务经纪及投行客户的基本工具。在经历“过山车式”的发展后,业界开始思索,股票质押这一曾经的创新业务未来应如何平稳发展。


>>>>>>>>>>>>信托产品<<<<<<<<<<<<<<<<<<<


行业重新认识业务风险


某不愿具名的沪上资深券业人士表示,此前行业盲目追求发展,一味做大股票质押业务规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风险,将本应为一事一议的资金业务做成了通道业务。


券商股票质押业务于2013年获批,2016年至2017年进入全面爆发阶段,2018年初行业规模达到峰值。伴随着规模的增大,风险也在积聚。自2015年股市发生异常波动行情之后,部分上市公司股价持续调整,其股票质押或因股价跌破平仓线,或因无法按期还款而被强行平仓,一些无法平仓的项目则被诉诸法律。


去年以来,为避免股票质押风险扩散,监管部门、地方政府、券商等金融机构发起纾困行动,助力部分质地较好的上市公司及大股东化解股票质押危机。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各参与主体投入的纾困资金合计约5000亿元。已实施完成的纾困项目涉及148家上市公司,金额约584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虽然纾困基金缓解部分股票质押的平仓风险,但是股票质押的流动性问题没有得到完全解决,部分违约项目的处置需要长时间才能出清,但违约风险给证券公司带来了本金占用、利息逾期、减值准备等多重、长期影响。


沪上一券商信用交易业务负责人介绍道,上述违约项目的问题根源不在于股价下跌,而是脱实向虚,部分公司的大股东将股票质押融资后资金空转,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多层嵌套和循环加杠杆投向股市、非标等资产,在经济增速下行压力加大时,资产升值预期减弱,收益回报下降。因此,股价上涨只是提高履约保证比例,若债务到期,融资方流动性不足仍无法按期还款。


对此类违约项目,单一的解决方案往往无效,需要多家债权人坐下来商量综合解决方案。“要么破产清算,达到市场出清,部分金融机构归位尽责,承担坏账,为业务的冒进、风控的缺失而埋单。”前述负责人表示。


股票质押业务定位悄然转变


风险事件频频暴露之后,证券公司也开始重新定义股票质押业务的本质,并开始思索对这一业务的定位。


沪上券商资深信用交易部人士表示,银行、信贷类公司一般采用小额多笔,分散化的信贷业务模式。相比之下,证券公司无法通过分散克服股票质押大额少笔的业务交易模式带来的信用风险。此外,证券公司不具备资本金优势来支撑质押业务的长期发展,质押业务应该是银行等信贷类金融机构的主业。


南方某大型券商信用交易部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对股票质押业务的定位是服务好投行业务和经纪业务的客户。


类似的观点也得到华东一些上市券商信用业务部门负责人的认可。据券商资深人士透露,其所在的公司自去年以来,都在持续压缩股票质押业务的规模,在挑选项目时会非常谨慎。比如,投行认为对业务有协同效应的,部门才会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予以配合。


股票质押新规也促使多数券商收缩了战线,有业内人士表示。上交所、深交所与中证登在2018年1月12日发布《股票质押式回购交易及登记结算业务办法(2018年修订)》,并设置为期两个月的过渡期,3月12日起新规正式实施。


事实上,一些中小券商早在去年初就已萌生退意。沪深交易所公布数据显示,东海证券、湘财证券、银泰证券等3家券商在去年3月底的股票质押业务的自有出资规模一度降至0元。